全球最年輕總理來自同志家庭

「我媽媽總是告訴我,她會支持我的選擇,她也一直讓我相信,我要什麼就一定可以做得到,」-芬蘭總理馬琳(Sanna Marin)

全球最快樂國家突破性別與年齡框架,2019年選出有著全球最年輕總理 —— 瑪琳(Sanna Marin),當時她 34 歲宣誓就任領導國家。但令她感到自豪的另一件事是,她是由兩個媽媽撫養長大的。在2015 年接受芬蘭雜誌採訪時,她表示,作為“彩虹家庭的孩子”長大,有助於塑造她作為政治家的價值觀。

原本的芬蘭總理林內(Antti Rinne)因處理芬蘭郵政公司勞資糾紛不當,請辭下台。34歲交通部長馬琳(Sanna Marin)以些微之差在投票中勝出,即將就任總理。她也是芬蘭獨立後,第三位女性政府領袖。

馬琳的母親是單親媽媽,後來與女性伴侶交往,共同撫養她長大。出生於 1985 年的她說,當時同性戀話題還不普遍,無法敞開心扉談論自己的彩虹家庭。

「沉默是最難熬的部份,隱形讓我感到自卑。我們不被認為是一個真正的家庭或與其他人平等。」「即使年紀還很小,我卻很固執和坦率,我不會什麼都照單全收」

但支持她成長最重要的是,「媽媽總是告訴我,她會支持我的選擇,她也一直讓我相信,我要什麼就一定可以做得到,」馬琳說。在工人階級和 LGBTQ 家庭中長大也讓她看到了社會正義的重要性。

據報導,她的家庭經濟拮据,爸爸還有酗酒問題。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開了。她從15歲開始,就到麵包店打工、幫忙送雜誌,半工半讀度過高中克服了重重困難,她於 2004 年畢業於皮爾卡拉高中,成為家裡第一個完成高中並進入大學的人,最後拿到坦佩雷大學的行政科學碩士學位,大學畢業那年就當選市議員,2013年成為議會主席,之後便平步青雲,因緣際會下,出任芬蘭新領導人,也成為「全球最年輕現役總理」。

勝選後,馬琳的年紀和性別都成為新聞標題,但她說,「我從來沒特別想過自己的年紀或性別,我想的是我從政的理由,以及那些讓我們贏得選舉的一切種種」。特殊的成長經驗,讓她體悟到人權與公平的重要,也是一切的基礎。加入政壇就是想要讓社會平等看待每一個人的權利。這樣的勇氣,來自撫養她同志家庭。

同志家庭五大獨特優勢

隨著台灣2019年通過同性婚姻法,同志也跟一般人無異,基於人類的天性也有成家渴望,期待能夠為人父母希望擁有孩子,家庭成員血緣關係並不盡然是維繫家庭成員緊密關係的必然條件,成員間對彼此的共同承諾、責任承擔、情感交流才使家成為家 。兩個人因為相愛想要組織家庭,應是生而為人理當被賦予的權利,亦是普世認可的家庭價值。美國有句諺語說,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如果「心之所在」才是家庭成員彼此凝聚「家之所以成家」的共識那麼典型異性戀「一男一女和子女」的核心家庭,則不應再成為制式化家庭型態的唯一選項。

 

  • 同志家庭即為同性伴侶間彼此承諾,相互扶持照顧,分享情感與親密關係、資源與價值而組成的家庭。係指由男同志爸爸、女同志媽媽和子女共同組成的同志家庭。
  • 同志家庭可以藉由不同的方式而有一個或數個子女。有些是由於之前曾有段異性戀婚姻或曾和異性交往因而有了血親子女;有些則透過收養程序收養子女;也有透過代理孕母、或人工生殖等方式得到血親或非血親的子女。
  • 同志家長心目中的理想家庭

美國學者Strong 和Devoault(1995)曾提出九項優質家庭的特徵,包括成員為彼此的福祉而努力;互相支持;尊重彼此的差異;成員花時間相處,具有凝聚力;授權給成員;承擔責任;允許孩子犯錯並願意面對其後果;有相同的信仰;以及願意為其鄰居、國家和世界的福祉而貢獻。基本上,同志家長所認為的理想家庭和一般人所認為的理想家庭並無太大分野。

  • 同志家庭的獨特優勢

同志家庭重新定義了父母親職的描述和家庭的樣貌,有學者將同志家庭稱為先鋒者/先驅者(pioneers),開拓出一種嶄新的、奇特的,跨越了以異性戀核心家庭作為一種理想的、

規範的家庭概念和家庭樣貌。嚴格來說,同志家庭沒有甚麼先前的典範作為仿效的依循。同志們經營家庭時可能因為無前例可循而倍感艱辛。然而,對照於傳統異性戀家庭,還是有以下某些特定的優勢(Clunis& Green, 2003),其中包含了:(一)更為平等關係;(二)更寬廣觀點/視野;(三)更彈性與流動的家庭概念;(四)更多分擔親職的責任(五)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角色模範。

  • 更加平等的親密關係和家務分工、更高的伴侶關係滿意度

研究中發現同性戀伴侶關係較異性戀關係平等,特別在家務/家事分工上遠較於異性戀家庭來得公平。原因是同志伴侶傾向以興趣和能力作為分工的依據,而非依照傳統性別刻板以男、女性別來分配家務工作。相關研究指出女同志家庭中的媽媽比較異性戀單親媽媽和有異性戀伴侶關係的媽媽表達出更高的伴侶關係滿意度。除此之外,女同志伴侶之間能夠協商出更平等的家務分工。

無論已婚夫妻、未婚情侶或是同志伴侶,其價值觀相似度、自我揭露、信任與愛的投入程度愈高,衝突頻率與外在其他可能對象之吸引力愈低,關係滿意度會隨之愈高,由此可知,性別組成並非關係滿意度的主要因素,無論是異性戀夫妻、情侶或同志伴侶,如果雙方願意更多投入心力經營關係,那麼對於彼此的關係就會更加的滿意。

參考資料:蕭巧梅《同志家庭之成家育兒歷程與親職經驗之個案研究》